出國旅遊前,除了整理行李箱,你是否查詢了該國流行的傳染病,預先打好疫苗、也準備好防疫措施了呢?(2023.3.28更新)
根據一項有趣的調查,台灣有 1/4的人在每年一開始,就已經預想今年要到哪一個國家玩,上班族更把「員工出國旅遊」當成最好的公司福利政策,孩童滿心期待暑假的到來,只為求父母帶他到各地迪士尼樂園玩。
在電子公司上班的鍾先生,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帶著剛從小學畢業的寶貝兒子和太太一家人到泰國享受水上活動的快感,沒想到一個星期的渡假卻成了他今生難忘的旅遊回憶。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同團的人一個又一個的向導遊要腸胃藥,自己和太太是拉肚子拉到沒力氣遊玩,寶貝兒子則是成天喊頭痛不舒服,原本歡喜出門,結果卻狼狽回家。
像鍾先生這樣不愉快的旅遊經驗,相信也有不少人遇過。但是回想一下,每次出國旅遊前,我們都會收集當地相關的旅遊資訊、購買保險,攜帶必備的隨身用品,但是對於個人健康安全的「防疫」措施,準備齊全了嗎?
是否要提前接種疫苗?
了解旅遊地疫情及公共衛生狀況是防疫措施的第一步。想出國的民眾,只要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可以了解旅遊當地的疫病狀況,做好行前的預防工作。
如果當地流行傳染病,需事先查明是否要提前接種。大部分疫苗接種後需要2週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有些疫苗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再接種第2劑、甚至第3劑,瘧疾預防藥品也需要在抵達疫區前就開始服用,建議旅客行前2至4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相關建議。
目前國際流行的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猴痘、白喉、小兒麻痺症、馬堡病毒出血熱,有些國家檢疫單位規定查看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各國會因本身是疫區或防止疫病傳入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要求。
另外,欲前往的國家如果是疫區或開發中國家,應視當地傳染病流行情形,考量個人停留時間與場所,在出國前選擇性注射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或 A型肝炎等疫苗。
出國旅遊該注意哪些傳染病?
1.經飲食感染的疾病腹瀉是旅遊最常見的疾病,世界各國都可能發生,可由病毒、細菌與寄生蟲經食物及飲用水致病,症狀包括腹瀉、嘔吐(如沙門氏菌感染、霍亂等)、發燒(如傷寒)或肝功能受損(如A型肝炎)等。
2.經昆蟲或動物感染的疾病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及黃熱病等都是經由昆蟲叮咬產生的疾病,目前於東亞及東南亞仍屬常見,若未適當處理,也會致命。此外,藉由扁蝨(c)傳染的萊姆病(yedeae)則可見於美洲地區及日本。
3.經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呼吸道傳染病較重要者包括百日咳、麻疹、德國麻疹、結核病、流行性感冒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世界各國都可能發生。
4.經接觸感染的疾病如接觸老鼠分泌物或排泄物感染的漢他病毒出血熱,在東亞地區及美加地區均有病例。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愛滋病,其致死率高,在東南亞部分國家甚為猖獗,估計每年死亡數高達數萬人。
部分民眾會在回國後三週才出現上述或其他不適症狀,這很可能是在國外旅行時罹患傳染病,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到何地旅遊,發生哪些事情。美國的流行性感冒季節通常在 12-隔年3月,而熱帶地區,幾乎全年都隱藏著流行性感冒病毒。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都不見得擋得住流行感冒病毒的襲擊,何況是老年人,如果旅行的地點有流行性感冒病毒蔓延,或是在熱帶地區,行前最好注射流行性感冒預防針。
旅遊時應有的自我「疫」防
在出國旅遊途中,防疫重點是要避免禍從「口」入,雖然異國美食常惹得人食指大動,但飲食衛生的細節不能忘記。疾病管制局建議民眾出國時,記得在餐前、便後都要以肥皂洗手,避免進食未煮熟的食物,如沙拉、生魚片、貝類及未經消毒的牛奶等,還有路邊攤已切好的水果、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冰塊最好都不要食用。
到了蟲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最好穿著長袖衣褲,隨時注意身上是否有昆蟲附著,並塗抹防蚊液、驅蟲劑,預防蚊蟲叮咬而感染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傳染病。
如果非得前往瘧疾疫區,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在出發前及旅程中必須持續服用防瘧藥物來預防。另外,疾病管制局也特別強調,千萬別為了尋求刺激而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以防感染淋病、梅毒、單純泡疹或愛滋病,若無法避免,請全程使用保險套。
旅遊後要留意疾病的潛伏期
有些傳染病一開始的徵兆並不明顯,所以旅遊後的追蹤格外重要。如果返國入境時,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皮膚出疹、黃疸、週期性發冷發熱、淋巴腺腫脹、骨頭關節酸痛或不明原醫師診治參考。
▼延伸閱讀:出國旅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