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洗頭竟中風?溫差大如何避免中風

洗頭竟中風?溫差大如何避免中風

出處/ 2003年1月/第20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239
收藏 瀏覽數 : 4239
洗頭竟中風?溫差大如何避免中風

到美容院洗頭、按摩,也可能發生中風的憾事?當早晚溫差大,該做哪些「預防中風」的措施?之前一位女大學生到美容院洗頭竟中風,送醫後研判是頭部後仰拉扯到頸動脈,影響供應腦部的血液流量而導致暈眩、暫時缺氧;而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因腦血管出血住院,雖然醫師全力搶救,仍回天乏術。醫學界強調,中風的發生並不會因年齡、性別有異,只要有潛在血管病變,任何人都有可能。
 

中風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中風常發生在45歲以上的人身上,若在45歲以下便屬年輕型的中風。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張開屏說,女大學生洗頭竟中風的案例,「是姿勢不符合人體工學所致」。

他進一步指出,「在日本有一種名為『毛毛樣』(moyamoya,煙霧之意) 的病會造成腦血管栓塞,使2.3歲的幼兒,甚至是青少年中風,這屬於後天形成的中風,若身體感染或腦部有腫瘤,做過放射性治療,都會發生。」

「毛毛樣」的特徵是病患一旦哭鬧、運動、受處罰,甚至喝水,會因為呼吸加快使腦部血管變窄而半邊麻痺, 這在健康的人,甚至成人身上都會發生。病發時通常只維持一段時間, 最短1 、2 個小時,最長半天至一天就會恢復。「很多家長或老師都會以為那是裝病」,張開屏說。

數據顯示,全台中風患者約有1 0 %屬於1 4 歲以下的青少年中風,是否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張開屏對此存疑, 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機構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正式統計,且青少年中風都屬個案,多是代謝性疾病,由藥物或外力引起的單純血管阻塞,不像成人那麼普遍,且有前因後果」。

不過,張開屏也提醒,「成人病有時是幼兒時期生活及飲食習慣養成的,所以平時應養成多運動、不要吃高脂肪食物的習慣,也不要讓自己出現不舒服的姿勢。」青少年中風原因多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表示,濫用藥物(如吸食安非他命)而導致中風,在青少年身上也時有所聞,是近年青少年中風比例攀高的主因。

張開屏強調,藥物濫用尤以注射性為甚,「絕大部分是針筒不乾淨所致。」王志弘說明,亦有人是自體免疫力失調(SLE)所引起,「通常與血管病變、風濕性心臟病等脫不了關係」。

在張開屏接觸的個案中,有一名年僅10歲的兒童,罹患先天性血管栓塞的「高胱胺酸尿症」,導致腦梗塞,因而中風。中風通常與動靜脈畸形、血管剝離發炎、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瓣膜破損、家族遺傳基因等有關, 這在十幾歲的青少年,甚至幼兒都可能發生。

張開屏提醒,心肌梗塞也與中風有關,「現代人營養好又缺乏運動,一旦心肌梗塞,短暫心律不整使血栓注入腦部便造成中風,而心肌梗塞的年齡層亦有逐年降低之勢。」另一個例子是外力介入,「小孩子常常將鉛筆或筷子放進嘴裡,若跌倒或被旁人惡作劇推入,插到扁桃腺,鄰近的頸動脈就有可能因壓迫而血栓,」張開屏說。

2、3年前在美國有一種含有PPA(Phenylpropanolamine)成分, 治療鼻塞、流鼻水的藥,導致出血性中風的零星個案,目前此藥在美國已禁止使用。張開屏解釋,「這是一種抗組織胺的藥, 作用在抗過敏,一些病人服用後會心跳中斷, 造成心肌梗塞, 引發中風。」台灣沒有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沒有禁用,不過衛生署特別要求藥商,需將相關不良影響,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甲狀腺機能障礙的病人不得使用等內容,增列於中文說明書裡。這種藥在一般藥房買不到, 患者需遵照醫師處方,才能在醫療院所取得。
 

真正的原因,出在腦

其實中風, 醫學界指的是「突發性的機能障礙」,若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依症狀不同,又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分顱內動脈出血及蜘蛛網膜出血,屬暫時性)及「阻塞性腦中風」(分腦血栓及腦栓塞,屬急性)兩種,元凶大都來自高血壓及心臟病。

事實上, 中風是有跡可循的。出血性腦中風多發生在生活機能旺盛期, 常熬夜、酗酒、失眠或情緒起伏較大者,腦血管較易過度充血、漲破。而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等症狀,也會讓少數人引發腦瘤破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病徵。另一種阻塞性腦中風,大都發生在手術後、長期臥床等生理活動緩和的人身上,因為病患血流較緩慢,加上血管收縮,以致血流不通,這是動脈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病患常有的現象。

王志弘表示,「出血性腦中風」在台灣罹患率高達六、七成,國外也以這類型最多。60歲以上的老人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病狀,或者菸癮重,都容易引起。至於「阻塞性腦中風」主要是高血壓所致,台灣也有三、四成病例。
 

蛛絲馬跡嗅端倪

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病變已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但民眾的認知與了解卻僅止於「難以預防、發生突然」。事實上, 70%的中風都與高血壓有關。

美國一項針對中風病人的統計發現,約有1/5 的高血壓案例在1個月內發生暫時性腦缺血,有一半則是一年內發生,發作頻率愈高、時間愈長,中風機率相對提高。中風的前兆,包含以下幾種情況:如果你半邊的臉、手、腳突然發麻、使不上力時;突然的頭痛;說不出話來或理解力有問題時;視力突然變差或完全看不見,尤其是只有一隻眼有此現象時;不明原因頭暈,突然跌倒或站不穩。

這就是所謂的「小中風」,發作時間從數秒到幾小時不等,1、2週後會自行復原,這正是中風的前兆,千萬不要忽視。中風的病情加重時, 會有「視網膜短暫出血」的現象,眼前會突然變黑,看不見東西,過幾秒才恢復。或是呼吸中樞(腦)缺氧,使腦動脈硬化、血管變窄,加重缺氧、缺血的情況,出現鼻孔出血、口角不自主流口水、上唇主抽搐或麻木等現象。

其他較特殊的原因,除藥物濫用外,王志弘認為,血管壁剝離也是中風的起因之一。「頸部血管因外傷而破裂就是,按摩也會造成這種情形,這在健康的人身上也會發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他曾接觸過一位40歲、沒有任何中風因子的病患,因脖子酸痛、臉部麻木、吞嚥困難而懷疑中風,結果是整脊椎導致後頸酸痛。「推拿不當常會造成頸椎錯位,致使血栓或癱瘓這種立即性傷害。」張開屏解釋。
 

惱人的無症狀中風

一般人以為手麻、腳麻、說話不清楚才要擔心中風, 其實,中風有時是完全沒有徵兆的,有些人甚至已經中風2、3次還渾然不知。65歲的吳伯伯最近記憶力減退、做事變得沒耐心、說話不清楚,看電視按遙控器或扣鈕釦都不太靈光,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大腦兩旁和腦幹已有多處陳舊性腦梗塞,也就是說,吳伯伯已中風很多次了,這就是所謂的「無症狀中風」。人在發病時沒有視力減退、失去語言能力及手腳癱瘓的症狀,但事實上腦部已受到中風的損傷,這種病徵長期下來會造成失智、失能、痴呆。

國外資料亦顯示,每每發生一樁中風病例,就有潛在的20名病患屬於無症狀腦中風,沒被發掘。王志弘說,有些「無症狀中風」的病人是因為智能退化、步伐緩慢才到醫院做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發現自己不只一次中風。不過,「無症狀中風」還是可能提早發現,只要病患本身及週遭親友細心觀察,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頸動脈狹窄、抽菸、肥胖的人更要提高警覺。男子年齡45歲、女子55歲以上,需特別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氣候變異發病快

70歲的徐媽媽因腦幹中風住院將近一個月,本來可以如期出院,卻因為在醫院外散步活動時未加注意天候, 日曬過久,使體溫、血壓上升,導致病情復發而再度住院。

中風的發生與季節、溫度的變化有關。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或寒流來襲時,天氣變化皆容易引起血壓起伏,若感冒或輕微感染,也會造成血液、血管變化, 致使血管栓塞或破裂。

尤其在春季,老年人特別容易中風, 因為氣溫不斷升高,血液循環加快,血壓也逐漸升高,當高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誘發腦血管破裂;另外,有些高血壓患者在春天也會突然心煩意亂, 一股熱氣直衝頭頂,產生陣陣暈眩,這也是中風的徵兆。

一般來說,這都是溫度變化影響血管調節功能所致。因此,溫差變化大時,要注意保暖,多添加衣物避免著涼,水分要夠,記得多休息,不要過分勞累,若有高血壓、糖尿病, 一定要記得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及血糖,才能降低中風的機率。
 

從6大生活習慣防堵

造成中風的原因相當複雜,與個人生活、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左腦中風較多,左腦主導的是語言、聽力等重要功能,通常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右腦中風則較少發生,復原也較快。避免中風的根本之道是預防,平常應保持心情愉快,聽聽輕音樂、看輕鬆的電視、與親朋好友聊天。以下是幾點建議。

1.放熱水提高浴室室溫

日本醫學界呼籲,冬天浴室應改換電燈泡,提高室溫。洗澡前先用蓮蓬頭代替水龍頭放水,讓溫暖的霧氣充滿浴室。泡澡時不要讓水位高到脖子,以免血壓升高,最好到胸部即可,且水溫不要超過攝氏4 2度,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否則血液循環容易變得不順暢。洗完澡身體會蒸發一部分的水分,記得要喝杯溫水或擦上保濕保養品。

2.睡前在枕邊準備圍巾外套

睡眠充足很重要,睡前應在枕邊準備圍巾或外套,方便半夜上廁所時添加取暖。脖子遇涼會讓頸動脈緊縮導致血壓升高,天冷最好攜帶圍巾、手套及口罩禦寒。

3.保持運動習慣

運動要持續,尤其中老年人更要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但切忌空腹運動,可於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吃點土司麵包、蘇打餅乾、低脂牛奶或水果。

4.戒酒

酗酒殺傷力大,喝完酒馬上洗澡、飲酒過量或時間過長,血壓都會升高。一般而言,喝酒1 、2 個小時後血壓會降低,6、7個小時後又會升高,此時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血壓驟升。若要喝酒,一天以一瓶啤酒為限。

5.留意看不見的鹽

吃過多的鹽也會讓血壓升高。正常的鹽攝取量是一天10克以下,若是高血壓患者應控制在6~7克左右;有些食物表面上看不出鹽分, 實際上卻高得嚇人,如拉麵、火鍋等。

6.在生菜沙拉上撒檸檬汁

日前美國心臟協會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每天至少喝半杯柳橙汁,對於中風的預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不想喝柳橙汁,也可在生菜沙拉上撒檸檬汁,增加維他命C的攝取量。王志弘強調,不論在台灣或其他國家,中風最常發生的就是腦部動脈栓塞導致半邊麻木, 死亡率約有一至二成,男、女並無差別,而短暫性中風致死案例倒是不多,除非伴隨嚴重的半身癱瘓或意識障礙。

張開屏提醒,年輕人一定要及早從生活習慣改變,才不會輕易賠上健康;至於年過50歲的人,一定要每年定期做身體健康查。平時若發現身體有中風症狀,即使只是短暫性缺血,也要盡速就醫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算算看,你有多少中風因子?

□ 1.你年齡已經超過45歲
□ 2.你有高血壓
□ 3.你患了心臟病
□ 4.你糖尿病纏身
□ 5.你曾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的經驗
□ 6.你有腦中風的病歷
□ 7.你的膽固醇太高
□ 8.你比標準體重多10公斤以上
□ 9.醫生告訴你紅血球過多
□ 10.你現在有吃避孕藥的習慣
□ 11.你有腦中風的家族遺傳
□ 12.你是離不開菸的老菸槍
□ 13.酒是你的好朋友
□ 14.你對咖啡無法抗拒
□ 15.你是個不愛運動的人

計分:
命中3~5題→遠離中風還來得及!
命中7~9題→中風因子在眼前,早早改變壞習慣!
命中12~15題→給醫生檢查較妥當!

註: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提醒,每個中風危險因子的影響力因人、時、地等因素各有不同。以上測驗主要是提醒讀者多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中風傾向,應盡速就醫診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