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定義是什麼?當父母離婚,不在孩子身邊,或因故離家出走,他們還算是家中的一份子嗎?在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中,主角鄭花甲的媽媽林靜雲,因為丈夫家暴而離家出走,雖然情有可原,但她在花甲心中所造成的疤痕,卻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治癒的。
《花甲男孩轉大人》第四集,花甲為了讓病危的阿嬤安心的嚥下最後一口氣,上台北尋找離家的姐姐花慧,卻意外與母親重逢。比起略顯侷促不知該作何反應、卻仍不斷釋出善意的母親,花甲表現得像是個鬧彆扭的孩子。賭氣般的,一直等到媽媽離開了自己視線的剎那,才不捨的回頭看向母親的背影,任由壓抑的情緒潰堤,雖然對母親態度很冷淡,但他心底還是愛著母親的。正因為愛著,才不能接受自己的家庭被硬生生拆散。
父母離婚
家,就不再完美?
離婚真的會導致家庭破碎嗎?麥儷馨心理師認為,離不離婚是一回事,父母的關係和他們對待小孩的方式才是重點。有些人離了婚,卻仍和平相處,因此對兒女來說,傷口不至於令人難以接受;但有些人沒離婚,卻惡言相向,更甚至家暴,子女每天目睹暴力相待,反而活得更痛苦。
孩子願意理解父母
但不想聽他們彼此怨懟!
除去特例,大部分的家庭,幾乎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凡是吵架,父母其中一人一定會向子女抱怨對方的不是。
「阿母,你知道花甲他爸對我有多壞……」當花甲一家人終於聯繫上離家出走的花甲媽媽後,本以為接起電話的花甲媽媽,會對許久不見但處於病危狀態的婆婆(花甲阿嬤)說出感性話語,沒想到擴音後,全家人聽見的竟是滿滿的抱怨,氣氛頓時尷尬了起來。
看到這幕,相信許多觀眾不只感同身受,平時因為父母互相攻擊的言論而感到煩悶的心情,也隨著劇情被勾起:能不能別再和我說這個?父母互揭瘡疤,難道不知道這樣會使孩子的內心糾結不舒服嗎?
針對這樣的疑問,麥儷馨心理師解釋:「通常父母會抨擊對方,代表他們還在憤怒的情緒裡頭,要求父母當下不跟你抱怨彼此,就像要求剛出生的小孩不要哭一樣難。但這是他們自己要去解決的問題,你不必和他(或她)一起糾結。只要把自己跳開,站在一個局外者的角度聊天,像聽朋友談論故事一般,就能幫助他們抒發情緒。」
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學習,父母也是,他們不只在學習爸媽該有的樣子,也在學習夫妻該有的相處模式,有些雖然吵吵鬧鬧的,卻也過了大半輩子。很多時候,大人沒有孩子想像的那般成熟,他們就像熱戀中的情侶,和朋友抱怨著男(女)友的缺點,卻又不願意分開一樣,只是想要有個窗口抒發而已。
所以不妨當父母的心理師,傾聽,但不插手,也許會發現跳脫原有的身分傾聽,更能了解父母的糾結。
父母的婚姻
不代表你未來的模樣
不過,也有些父母即使努力了,仍無法有效的解決問題,所以選擇離婚,於是,有些子女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父母失敗的婚姻,認為是父母造成自己對愛情不信任,讓自己開始質疑愛情、懷疑婚姻、不相信幸福,甚至因此過得鬱鬱寡歡。
「但是,父母的婚姻不代表你未來的模樣啊!」麥儷馨心理師一語點破,並給出建議:「試著在自己和父母間劃一道界線,不是要劃開對父母的愛,而是要讓自己清楚的了解,那是父母的課題,是他們該面對的問題,可以借鑒、可以不重蹈覆轍,但你不是他們。」就像《花甲男孩轉大人》裡,因父親外遇而不相信男人的女主角阿瑋,最終也放下心中的大石頭,願意和花甲攜手走出自己的幸福路一樣。
不要把父母當作不勇敢的藉口,不要因為害怕就放棄了擁有幸福的權利。
家人,永遠不是外人
在《花甲男孩轉大人》的故事中,花甲媽因為無法承受老公施暴,選擇離家。若是她當初選擇留下,或許,故事沒辦法走向圓滿結局也說不一定。離婚一詞,在大部分人心中,或許代表的是破碎、是盡頭,但如同剪斷了長壞的樹葉,新的枝枒未來或許將更翠綠、生機盎然,這未嘗不是種開始。
所以,無論父母選擇的是攜手共度難關,還是放手讓彼此自由,請時時提醒自己,「家人,永遠都是家人」。就像《花甲男孩轉大人》劇中的台詞:「有心,距離不是問題;再遠,心也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