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時,你希望耳邊流動的是什麼旋律?是冰冷的器械碰撞聲,還是蟬鳴流水聲,或是歌劇、爵士樂?優美的樂聲能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感動,假如可以選擇,你希望下回到醫院聽到什麼音樂?
到醫院就診、探病,你期望聽到什麼樣的音樂?當張大嘴等著牙醫鑽頭落下之際,耳邊傳來的竟是女高音高亢嘹亮的歌聲,你會啞然失笑嗎?精神科看診的醫生,老是聽到擴音器播放鬥志昂揚的進行曲,會不會也想抓狂?且來聽聽大家希望醫院播放什麼音樂。
擺盪在清靜與音符之間
嚴格說起來,多數人聽到「醫院該放什麼音樂」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楞了一下,然後不明所以地反問:「醫院裡有放音樂嗎?」或是「不知道?」。更明白地說,其實多數的門診病人及陪診家屬,對於在沉悶的醫院硬體空間中,是否聽得到悠美的樂音在流動,並不是那麼的在意。
對就診後旋即離開的病友來說,較常注意到的反而是擺在候診室一角或吊在天花板上的電視機,循環播放著衛教影片,或是定頻的醫療節目,或是可供民眾隨意轉選的戲劇頻道、談話性節目。
相較之下,整天都必須待在醫院中的工作人員、醫療人員、住院病人、陪伴家屬,則比較在意空氣中流動的究竟是嘈雜的交談聲、器械聲,或是能夠鎮定浮躁情緒、安定身心,甚至可以提振或和諧醫生護士工作氣氛的合宜音樂。
據了解,台灣的醫療院所或多或少都會播放一些音樂,只不過對於音樂曲目、彈奏樂器的選擇,乃至於音量大小、何時播放、是否針對不同科別選擇不同的音樂來播放,甚至更高層次安定心靈的音樂,或選擇具備音樂治療概念的音樂,都還在摸索及學習的階段。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同時也是陽明大學兼任臨床助理教授方一強,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期間,曾與多位國際知名的眼科教授一同動手術。
「教授在動手術時,一定會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大都是交響樂。更精確地說,就是固定那幾首交響樂。」不過,也有一些醫生或教授,習慣在安靜無聲的環境下進行手術,方一強就是其中一位。
「每天和生命拔河的醫師,壓力可不小。」一位知名的外科醫師坦言,開刀時他不一定要聽音樂,但一定要聽笑話,所以助手和實習醫生,都懂得體貼的為他準備一兩個開懷笑話。
相對於其他科,精神科、心智科等是更需要體貼病患的一科。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陳質采說:「音樂可以讓人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感動。」所以硬體空間是比較無法變動的,走向優質人文的服務,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細膩的體貼,流竄在空間的音樂是很可以考量的元素。其實,只要想一想,重金屬味的搖滾音樂、抒情的懷古曲風或激昂的進行曲給人如何不同的感受,就可以很清楚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影響。一旦醫療院所放錯了音樂,小則影響醫療人員及病人的情緒,不利於醫病關係,大則可能影響醫療品質,甚至出現人命關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