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成為全球生育率吊車尾的國家之一,不少夫妻最怕碰到親友問「什麼時候要生寶寶?」若夫妻之中有一人想要孩子,另一方卻不願意,該如何溝通?
經濟不景氣,導致臺灣出生率逐年下降,2009年每對夫妻只生一個小孩時,臺灣已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而到2010年,每對夫妻生不到一個小孩,只有0.895個小孩,險勝德國0.01個小孩。
許多夫妻表示,經濟壓力大,沒有錢就不敢生小孩,還有許多因素導致不願生孩子。若夫妻之中有一人想要孩子,反之另一方不願意,該如何溝通?以下3案例,教你突破這困境!
CASE1
先生渴望有小孩
但太太卻很排斥
大多數的人看到小孩或嬰兒,多半會和他們玩或逗弄他們,但茵茵總是沒有興趣。人家說嬰兒是天使,但當嬰兒嚎啕大哭時,茵茵總是覺得很煩,甚至冷眼旁觀,寧願他們哭累了自己停止,也不會主動跟小朋友示好或逗弄他們開心。但茵茵的老公漢維卻非常渴望有一個小孩,不知怎樣才能扭轉茵茵的心意……
解決方法》
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建議漢維,可以先釐清太太為什麼不喜歡小孩,是否是討厭小孩的哭聲,或是認為小孩不可理喻、以致不喜歡照顧、或是看到過去別人不成功的教養經驗,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如果是認為照顧孩子很麻煩,漢維可承諾茵茵,未來自己會分擔教養的工作、也會請保母或是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小孩,化解茵茵的擔憂。
松德身心診所心理師黃惠琪說,如果夫妻擔心未來無法處理小孩的哭鬧狀況,可先跟父母請教如何照料孩子,或是與身邊親朋好友的孩子玩耍,測試自己能否應對,也觀察親友如何照顧孩子,從中學習就不會對教養下一代如此慌張。
孩子是否不可理喻和身心的成熟度及後天的教養有很大的關係,只要用對方法教養,情況都會改善。多和有教養經驗的人互動及請教,或是多看教養的報導及書籍,都能增加經驗值,未來就不會措手不及。
CASE2
老公擔心
養不起、教不好小孩
經濟壓力促使現代人不敢生育下一代。30歲的慶琳,一直很想有個愛的結晶,但老公因收入不高,有所顧忌,擔心養不起小孩,也怕自己教不好孩子,破壞兩人原本的美滿生活……。
解決方法》
若擔心未來教養孩子會增加經濟負擔、降低生活品質,林美薰副執行長建議夫妻雙方可以量入為出,適度調整對教養的期待。畢竟教養的標準較高,支出的部分相對會提高。
試想過去父母親的年代,也沒有很多資金,一樣能把眾多孩子扶養長大,重點在於期待不同,如果只想把孩子平安帶大,可以花費較少,如果希望孩子能出國唸書,費用就相對提高。面對物價上漲,造成的生兒育女壓力,不妨善用政府的福利資源或公共資源以節省開支,例如到圖書館看書或看影片;使用二手衣物取代購買。
除了調整對孩子的期待,黃惠琪心理師表示,若是擔心要多支出尿布、奶粉、保母費用等,而不願意生養孩子,其實,可找替代方案降低成本。如餵食母乳可以代替奶粉;托育方面,可與親人商量代為照顧,再補貼一些經費。
近年來,政府推出多項獎勵措施,包括發放幼兒教育券、醫療補助、托育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受雇者不分男女,在子女滿三歲前,還可請將近兩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假等,大家也可多加利用。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擔心孩子在學校吸收的東西不夠,需要再去補習加強,但這或許是父母親自己的感受,可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們是否需要這些資源,如不需要,強迫給予,恐怕造成壓力,也是資金的浪費。
CASE3
懷孕了如何告訴
不愛小孩的丈夫?
28歲的雲華懷孕了,很開心自己要進階為人母,但丈夫卻根本不想要小孩,雲華該如何是好。
解決方法》
林美薰副執行長與黃惠琪心理師一致認為,這類問題建議在婚前就要討論,如果婚前沒溝通到這問題,最壞的打算可能是拿掉孩子。不過,雲華還是可以試著和先生溝通,告訴先生:家裡有了孩子,視野會不同,人生會變得豐富、增加更多樂趣和成就,這和職場上可以帶來的成就感是不相同的。
此外,可技巧性地安排先生和有子女的親友聚會,當先生看到懂事貼心的孩子,多少會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好感,也可請親友多分享自己教養孩子上最大的收穫與感動,同時提醒先生,很多頂客族之後改變心意,想要孩子,卻因女性過了黃金生育年齡,不易受孕而要花費更多時間與金錢。若擔心新生兒出生後的照顧問題,也可先和家人商量、請親友幫忙,就不會如此疲憊。
親友問「什麼時候生小孩?」
頂客族如何回答不尷尬
許多原因讓夫妻不願意生小孩,除了經濟上的壓力以外,害怕承擔孩子的教養責任,或是現代人愈來愈晚婚,導致一結婚就要生孩子、壓力大導致不孕的機率也提升,愈緊張肚皮愈沒動靜!
傳宗接代的責任還是存在於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逢年過節,面對長輩們問起「你什麼時候要生孩子啊?怎麼不生啊?」等問題,該如何應答,比較得體?
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表示,逢年過節,會問起這些話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剛見面打招呼時的開場白,這類較不需要仔細回答,可以說「目前還沒有準備好、沒有打算」等,較不會尷尬,但夫妻之間必須先溝通,口徑需一致,如不一致不僅尷尬,更可能造成口角,所以事先商量好,較不會有此問題。
另一種則為較親的長輩問起,這時夫妻的回答更需口徑一致,因父母親可能會先問自己子女,才問媳婦或女婿。這時夫妻雙方都需先堅定自己的信心,且有共同信念,才較容易說服長輩,程序上,男女方各自負責與自己的父母溝通,畢竟自己較了解父母的個性,較好溝通。如夫妻間商量好,以後遇到此種問題,則不需要覺得尷尬,可以較坦然一點。
感謝現代婦女基金會林美薰副執行長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