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53筆資料

憂鬱症的心理治療,怎麼做?

A小姐,罹患「重鬱症」。醫師覺得她有負面思考傾向,除開立抗憂鬱藥治療,亦建議A小姐接受心理治療。A小姐對藥物能接受,卻對心理治療有疑慮。「醫師或心理師跟我談談就會好嗎?」她問。
2017-06-27

規律運動,身心健康

運動不只有益身體健康,醫學界也已確認運動能改善情緒、增進心理健康。
2017-06-27

治癒失眠,吻別憂鬱

失眠與憂鬱都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文明病,同時也都是十分消耗社會成本的疾病。不只是醫療上的花費,其直接、間接所花費的社會成本
2017-06-27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前一陣子電視上最熱門的新聞就是: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人球案。每天打開電視,都能聽到社會各界疾呼醫界需要省思的聲音。衛生署也好、健保局也罷,權責單位無一倖免。民眾對於人球案的熱烈關切,有如日劇白色巨塔的劇情內容,愈是神秘、高不可攀,愈是吸引觀眾注意。當然,落井下石並不應該,看熱鬧外之餘,醫師也到了該學習角色轉換的時候,除需要具有醫術、醫德外,危機處理的能力更是需要加強。
2017-06-27

這樣的荒唐事?

去年12月,社會版出現一件駭人聽聞的案子,一位34歲的女性參加心靈治療課程,進而結識擔任心靈治療引導師的外籍男士。民國91年間,該女性因無法擺脫長期以來,害怕異性碰觸的心理障礙,於是求助此治療師,當時治療師提出,脫光衣服後由異性碰觸全身,藉此讓恐懼徹底消失的心靈治療方式。
2017-06-27

傾聽是最即時的協助

24.1%、24.3%、25.7%……當大學生憂鬱情緒嚴重,需尋求專業協助者比例逐年提升,家人、朋友、學輔中心,到底可以做些什麼?「阿凱!我最近好悶喔,我們可以聊聊嗎?」、「我和女朋友吵架了,誰能夠幫助我……」、「學輔中心有什麼成長團體,要不要去瞧瞧?」、「他的BLOG上怎麼都是沮喪的心情符號,怎麼了阿?」……
2017-06-21

大笑,補充你的快樂能量

近年,許多專家、醫師都推廣「笑」,倡導「笑」是良藥,可紓解壓力,增進健康……為什麼「學笑」能讓人快樂?「HO HO HA HA……」近1、2年,台北幾個據點,像國父紀念館、青年公園、三總內湖院區與汀州院區,都會在某一天的早晨,固定聽到一群人哈哈大笑,惹得旁人說「瘋子!」其實,愛笑俱樂部與笑笑功推廣已有不少人參加,最近又拓展到北縣、桃園等地。
2017-06-21

失業好鬱卒,幸福怎麼來敲門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父親,因經濟困頓,失去婚姻與一切,走投無路之下,他也曾灰心、難過,但有孩子的支持,他最終獲得工作機會、找回他的幸福......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親友失業,怎麼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讓幸福有機會來敲門?經營中小企業的偉毅,前幾年受到景氣影響,被倒債致周轉不靈,生意一敗塗地,不但賠光所有積蓄,父母及岳父母都受到波及,賠上一幢房子、兩塊土地,還積欠下數千萬的債務。
2017-06-21

他的憂鬱,你發現了嗎?

2007年,網路票選人們最期待的三大關鍵字是「幸福、希望、夢想」,反映大眾對現況的不滿,盼望有安心和信任的感覺,假如你的親友悶悶不樂、興致缺缺、易怒,可別以為他們只是心情不好,這可能暗示著他們正陷入憂鬱風暴,需要你拉他們一把……「失業父親勒斃兒女後自縊!」「失業男抱瓦斯桶,揚言自殺!」「失業卡奴自焚,一死一傷!」「單親失業媽媽攜女燒炭!」這1、2年來,只要翻開報紙社會版面,一則則家庭悲劇的斗大標題迎面而來,讓人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
2017-06-21

自殺防治的一線曙光

據9月10日路透社發自美國華盛頓的一篇報導,美國國會剛通過青少年自殺防治法案。該法案是以葛瑞特史密斯為名,他因罹患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躁鬱症),於去年22歲生日的前一天自殺身亡。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