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元氣生活

> 運動休閒

後疫情時代更需保有休閒活動,為心理健康帶來保護力

兩年多來新冠病毒各種變異株來襲,染疫仍可能出現重症,面對看不見盡頭的疫情,如何維持心理健康?董氏基金會舉國外研究呼籲,防疫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2022-08-15

小孩體力差 如何讓家變成活力與運動啟蒙地

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總是趴著,或者不愛出門活動……這樣的小孩你家也有一個嗎?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運動才能健康,但每天宅在家,小孩體力是否越來越差?以下就請專家說明什麼情況是肌肉張力低或肢體不協調,更需引導其鍛鍊肌力及平衡感?家長可用哪些居家運動或幼兒體操引導「沙發馬鈴薯小孩」變得更有活力?
2022-03-08

運動有助自閉症.ADHD調適情緒、專注學習 專家示範引導技巧

自閉症、ADHD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社會適應上較辛苦,易累積情緒壓力,導致適應更困難,但運動可調節大腦中的杏仁核(情緒腦),增加情緒調適能力,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為。由於特教生的情緒比一般人更強烈,師長要學會溝通方法,使用特定技巧引導,幫助他們克服障礙,才能享受運動刺激大腦、提升認知力、控制力等好處。
2022-02-14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落入長高冬眠期?利用假日引導孩子愛上運動

研究發現,放假時高達半數的青少年宅在家長時間上網、打電玩。冬天久坐不活動易讓孩童落入「長高冬眠期」,家長要多安排親子運動機會,讓孩子暫別手機、充分放電、也讓彼此身心健康。只是,第一步要如何引起孩子的運動動機、進而養成運動習慣?看看專家的建議。
2022-01-26

教養過動的ADHD、自閉兒等特殊生 黃金期做對運動事半功倍

有特殊需求或需特殊教育的小孩,成長階段比一般小孩難自理生活、更依賴父母,甚至有些小孩連「玩」都需要被引導。當進入國小團體生活後,課業學習、情緒調適、人際互動等考驗接踵而來,師長常需要花更多精力引導。若ADHD、自閉、發展遲緩等孩子青春期前正確運動,能提升學習能力,部分特殊生的動作協調性甚至可恢復同齡水平。
2022-01-18

5~17歲孩子每天應運動1小時!親子如何選運動放電、增身心健康及抗壓力?

童年是建立運動習慣與體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研究發現運動不僅能幫孩子長高、有更好的體能,也有助減輕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假使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亦受影響。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學校每週僅兩節體育課,運動量易不足,身為父母,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2021-12-24

天冷怎麼幫幼兒發洩過動精力!專家推薦5款親子居家體能遊戲

不少父母很重視孩子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帶著他們學直排輪、學游泳、參加運動中心課程,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家長能身體力行,從寶寶階段開始和小孩玩遊戲及體能活動直至幼兒期,不僅當下有助於建立親密關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2021-12-15

運動完鐵腿怎麼辦?4招快速舒緩痠痛感!

運動後鐵腿的感覺真不舒服,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或舒緩?痠痛的時候還能繼續運動嗎?什麼情況可能要去看醫師?除了解答疑問,健身教練還示範4個動作,讓你輕鬆跟鐵腿Say Goodbye。
2021-03-26

親子運動哪個夯?飛盤遊戲消耗小孩體力,增體適能及親子關係!

孩童在7〜15歲是身體成長期,定期進行親子運動,不但有助於肌耐力和抗壓力提升,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專家表示,飛盤運動男女老少均可參與、對身體、手、眼、腦之綜合訓練效果,高於其它運動項目。
2021-02-08

銀髮族做有氧和肌力運動,可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還能降血脂、降膽固醇!

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上一項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
2021-01-10